中国公共招聘网

就业服务

以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文章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 时间:2024-05-23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青年就业工作,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日前,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强调,要持续挖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住存量岗位,扩大增量规模,帮助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近日,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在京举行部区会商会议,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距离毕业生离校不到2个月,促就业任务十分紧迫,要以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狠抓督促检查,健全就业数据核查机制,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服务支撑,以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当下,抢抓毕业季的关键期,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多措并举才能夯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之基。

稳住存量岗位,把牢企业“主阵地”。企业发展有活力,吸纳就业才更有动力。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政府要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通过增信贷、降成本等举措,为广大企业减负担、增后劲,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吸纳就业,助力企业留工稳岗。高校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做到精准访企、有效拓岗,推动毕业生和企业“双向奔赴”,为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及时畅通的就业渠道,让广大毕业生有得选、有得去,进而实现就业好、好就业。

扩大增量规模,开辟市场“新天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的关键期,政府、企业、学校等有关各方要持续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化就业渠道,以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岗位,努力帮助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衍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开辟了新的领域,为挖掘市场化岗位提供了新的渠道。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这些新职业释放出大量就业新机遇,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广阔发展的新天地。高校要把准新职业赛道,做好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衔接,拓宽毕业生求职视野,鼓励毕业生积极探索新职业的岗位潜力和机遇挑战,提升毕业生的择业、创业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新需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市场化岗位拓展与产业人才结构优化并重,破除供需失衡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在持续开拓市场化岗位需求的同时,加速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发挥政策效应,用好基层“大舞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为毕业生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提供了舞台。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的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各地要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进程,尽早安排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考,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社区专职工作者”等基层就业项目。各地各部门还需要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优化服务保障,鼓励健全相关支持激励体系,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一线、砥砺成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担起责任与使命,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注入青春力量。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抓住就业季这一关键窗口期很重要,加强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更关键。高校要建立机制、完善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就业服务做细做实做好,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本报评论员)

分享到: